王励勤,1978年6月出生,上海人。6岁开始打乒乓球,13岁进入上海队,15岁入选国家二队,17岁进入国家一队。 王励勤是右手横拍球员,弧旋球速度快,力量大,技术全面,综合能力强。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奥运会、世乒赛等多次夺冠,曾连续26个月世界排名第一,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4年退役后,转入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工作,2018年4月,出任上海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 王励勤的乒乓之路,恰逢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40年。他的奋斗故事,正是中国体育事业40年进阶的一个缩影。未来的日子,在新的岗位,王励勤,请继续加油! 1978年,我在上海出生,还在幼儿园的时候,闸北区少体校来选苗子,教练感觉我比较灵活、反应快,问我愿不愿意打乒乓球,我说挺喜欢的,就这样被选中了。我父母都不从事体育工作,就是那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个时候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少体校时,我们在地下室训练,地下室层高很低,高球根本打不起来,球拍上的胶皮常常打到没有摩擦力还在用,教练给我换上一块新胶皮,我会开心好几天。1991年,我13岁,进入上海队,训练场地在万体馆副馆,条件好了一些,我们在两个排球馆中间的过道厅里训练。尽管条件艰苦,但所有的队员都很拼。 基层业余体校有一批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教练员。我的启蒙教练沈益明就是其中之一,对我影响很大。他对我要求十分严格,为我在日后的水平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进入上海队以后,他还时常提醒我,要只争朝夕,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国家队,这样才有机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为国争光。这就是当时的环境,硬件条件有限,但每个人都为了乒乓球事业,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更是丝毫不敢松懈,奋勇拼搏。1993年我入选了国家二队,两年后进入国家一队。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上,王励勤夺得男子单打冠军
这期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很快,我小时候那样的艰苦条件已不复存在。2002年,上海乒乓球队搬进了东方绿舟体育训练基地。训练馆的一层是体能训练馆,二层是乒乓馆,训练空间宽敞明亮,队员的服装、器材都配备得很齐全。现在训练条件更加完备了,除了训练团队之外,还有专业的后勤、科研、医疗保障队伍。 参加了那么多比赛,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上海世乒赛。因为国家男乒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在国际大赛上错失男单冠军,对当时整个国家男乒来说,夺冠目标非常坚定,但也压力巨大。由于比赛在上海承办,给了国乒很大信心,最终,我和马琳会师决赛,拿到了自己第二个世乒赛男单冠军,为上海承办的世乒赛画上圆满的句号。现在回忆,当时的上海世乒赛,无论从赛事的组织策划还是服务保障,都被国际乒联和中外友人认为是最好的一届,上海承办的国际赛事再次得到了肯定。 2018年5月底,王励勤在上海市体育局接受采访。4月份,他刚刚上任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