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书籍] 《电影剧本 轻蔑》作者:[法] 让-吕克·戈达尔【PDF】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shen321 于 2017-7-11 06:05 编辑

《电影剧本 轻蔑》

作者:[法] 让-吕克·戈达尔 单万里 译

谈《轻蔑》

转载于中戏小破孩儿的新浪博客

初写于2008年 纪念法国新浪潮50周年

    “安德烈•巴赞说:电影就是通过我们的观看审视我们的欲望世界。《轻蔑》讲述的就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引自影片《轻蔑》

    1963年,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三部长片《小兵》、《卡宾枪手》和《轻蔑》,还有为短片集《世界最著名的诈骗案》拍摄的《超级骗子》先后问世。《小兵》和《卡宾枪手》无疑是代表新浪潮精神的大师之作,而《轻蔑》(Le Mépris,英文名Contempt)则是一部非常好莱坞的电影,虽拥有绚丽的商业包装,却也是戈达尔那时那刻心境的一个完美表达。45年过去,《轻蔑》常看常新。
    《轻蔑》的剧本改编自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阿尔伯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的小说《正午的幽灵》(意大利文原名Il Disprezzo,英文名A Ghost at Noon,1954)。小说男主人公被妻子鄙视是因为他的卑下心灵和行为,当他发现自己和世界都在沉沦时,他知道人不该如此,因此忍受不了这种鄙视。影片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故事结构与人物关系,浮现出人们无奈、无力、无助、无谓的生存状态。故事很简单,美国制片人布罗克修(杰克•帕朗切饰,Jack Palance)请德国导演(弗里茨•朗饰,Fritz Lang)执导改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影片。可是布罗克修对剧本和导演的艺术气质非常不满,于是找来法国编剧保罗(米歇尔•皮科利饰,Michel Piccoli)重写,加入商业元素。为了一万美元稿费,保罗答应了,妻子卡米耶(碧姬•巴铎饰,Brigitte Bardot)开始鄙视他。其间,保罗又将美丽迷人的妻子留给好色无耻、坚信女性都是不忠的布罗克修。回家后,保罗开始追究妻子与布罗克修的关系,丈夫的不自信、出卖灵魂以及与制片人女秘书的不正当关系,都让卡米耶对他产生轻蔑,最后离他而去,与布罗克修远走高飞……
    戈达尔运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在一个寻常的爱情故事中,建构了一个多重表意系统。第一层故事描写编剧保罗与妻子的生活,时间是现代,即影片的叙事时间,与戈达尔创作《轻蔑》的实际时间同步。第二层故事是影片的戏中戏部分,时间是久远的历史中,荷马史诗的英雄多年不归,妻子对他产生了轻蔑。其实在此之上还存在一个更宽广的层面,那就是戈达尔当时的处境。前两个层面都是虚构的,而第三层格外真实。这三者相互关联,黯然对位,形成了一个开放而有机的整体,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产生新的意义。
影片《轻蔑》里,保罗的危机始于工作,却导致了他和妻子关系的破裂。他有好几次机会挽回爱情和婚姻,可他都没抓住。从表面上说,妻子卡米耶由于丈夫保罗一次再次令人失望的表现而轻蔑他,她明知布罗克修不怀好意,却主动迎合就是出于这种轻蔑。影片包含了多种轻蔑情绪。美国制片人对电影对艺术完全无知,迷信金钱,制造资本神话。德国导演朗因为语言不通,置身是非之外。保罗、卡米耶、布罗克修所处的空间已经容不下三个人,有人认为他们三个分别对应了奥德修斯、潘尼罗普和波希顿(Odysseus, Penelope, Poseidon),以及戈达尔、卡琳娜和发行人约瑟夫•李文(Godard, Anna Karina,Joseph E. Levine),卡米耶的黑色假发不由得让人想到卡琳娜,保罗则代表了巴铎的前夫罗杰•瓦吉姆。
    在影片中,戈达尔一如既往地对电影、社会、历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拍摄此片,对他来说至少是在书写两重历史,一重是已被人接受和认可的、作为历史存在的历史,即戏中戏、荷马史诗的古老历史;另一重历史是新历史,包括当下发生的与刚刚过去的事情,这种新历史是对以往历史的重新发现、补充或再书写,有时会被纳入原有的历史中,有时却只能游离其外。
    这种历史观念说起来复杂枯燥,被戈达尔用影像处理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比如说,在布罗克修的别墅花园里,卡米耶焦急地追问保罗迟到的原因,此时出现了片刻前保罗将她送上布罗克修汽车的场景的一组闪回镜头。随后,当卡米耶想与保罗交谈时,再次插入一组闪回镜头,落幅在保罗与女秘书的双人镜头,表现出她此刻的内心活动,她对他的失望情绪愈加强烈,他在她心中已经渐行渐远。“影片不由自主地让那些自由的画面侵入,这些画面审视着、颂扬着整个叙事断裂开来的形象画面的符号学意义上的优先权。这就是在处理碧姬•芭铎表演时使用的闪回蒙太奇段落,这些镜头好似重新贯穿了整部影片的记忆(人们能够辨认出这是些曾经出现过的镜头),拍摄影片的记忆(人们可以从那些样片中猜测出来),以及剧情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那些瞬间的再现,强调了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和人们对于这些事的记忆。
    影片的主题复杂而沉重,却以一种朴实的影像来承载和表现,摄影师拉乌尔•古达尔(Raoul Coutard)功不可没。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摄影师,与戈达尔合作了多部经典影片。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让人赞叹,一个摄制组正在拍摄一个推轨长镜头,而影片采用的却是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将这个拍电影的场景尽收其中,当摄影师将镜头徐徐转向真正的摄影机(观众)时,观众的幻觉即刻被打破,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只不过是一部电影,一个虚构世界,而自身才是被拍摄的主体,电影的造梦机制被轻松颠覆。媒体自反的效果通过这一段落非常到位的表现出来,清晰、准确、充分且充满诗意,恰好回应了片头引用的安德烈•巴赞的那句话,意味深长。
    《轻蔑》让我们在意大利消磨了生命中的两天。当保罗走在罗马的意大利电影城(Cinecittà)宽敞寂静的街道上,几分悠然,一丝黯淡。如书评所云,罗马,这个地方确乎与某个真实存在过的世界中心有关……而罗马的衰落与颓败也是千真万确的……罗马就是少数几个表征人类文明的关键词汇之一,流传于少数怀旧的人群中……随后人们又辗转到了卡普里岛的丽俊别墅(Casa Malaparte)。保罗用手敲着一尊女性雕像的胸部和私处,有意无意地说道,它们听起来不一样。性感小猫碧姬•巴铎挡不住的美,加之美国制片人布罗克修的花园别墅的优美景致与卡普里岛(Capri)的旖旎风光,共同营造出一种令人流连的意境。诚然,有人在曾经骄傲屹立却又湮没无踪的遗址上徘徊,焦虑地打量人类的故土……而今,只剩下憔悴和失意,怀疑和绝望,虚伪和冷漠,卑琐和苟且。
    最后,保罗一觉初醒,发现卡米耶的分手信,而她已坐着布罗克修的红色阿尔法罗密欧跑车扬长而去。伴着保罗念信的画外音,忽然,跑车冲向一辆大车,卡米耶和布罗克修这一对狗男女双双上了天堂。这一幕拍得如此平实,冷峻地给出了悲情的结局。戏中戏也杀青了,保罗百无聊赖,向朗道别,摄影机环摇地中海的旖旎风光。
卡米耶一丝不挂,与保罗在床上聊天,戈达尔先后用红色、蓝色滤色镜拍摄她的裸体,使观众对这位性感女神的想象被疏离。巧的是,法国和美国国旗都有这些颜色。镜像重合,抑制了观众对她身体的欲望,破坏了由欲望观看而产生的所谓视觉快感,戈达尔用影像又一次回应了巴赞对电影的表述。这也许是电影是上最令人回味的爱情段落。不过,观众虽难以对她的身体浮想联翩,却可以专注地欣赏她的美丽,随着他们的恋人絮语变得有些严肃认真。
    碧姬•巴铎在片场首次于众人面前亮相,身姿娉婷。她的金发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使人倍感亲近和温暖,而保罗带来的所有不快如同金发中的暗部,幽暗却不会削减她的灿烂,反而更加衬托出这位上帝创造的女人的持久魅力。此外,如戈达尔所说,莫拉维亚的小说“充满了古典、老式的情感,即使其情境是完全现代性的。”影片的场景虽然是几个现代人的生活,可其中描绘的情感依然是古典的。所有这一切,都会使观众一时之间忘乎所以,对主人公在罗马度过的那个下午和在卡普里岛度过的那个上午心驰神往,碧姬•巴铎的性感风情与大自然的风光浑然一体,美不胜收,隽永动人。
    作曲家乔治•德莱叙(Georges Delerue)的配乐沉稳有力,以厚重的弦乐奏出的主题舒缓内敛,庄重肃穆,旋律型如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著名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一主题音乐为影片渲染了浓重的悲情气氛,其中歌颂、追思和缅怀之情相互交融。使观众与男女主人公的思绪息息相通,和他们一起体会那一段情感经历,心路历程,从情感上,生活的态度却很现代,直到今天,仍可以产生共鸣。看到保罗和卡米耶两个人的故事,虽平常无奇,但感人至深,在生活、历史面前,两人是如此可爱又荒唐。这一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保罗与妻子卡米耶分别前往布罗克修的庄园别墅,它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温暖的氛围,贯穿着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颂扬了他们两人的爱情,抒发了拍电影的艰辛,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电影在美国电影面前的艰难处境。影片的法国版本保持了对白的多语种,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交织混杂,美国和意大利版本分别用英语和意大利语配音。法国版和美国版在剪辑上相近,但意大利版片长则只有82分钟,而且德莱叙的配乐被替换成皮埃罗•皮乔尼(Piero Piccioni)的爵士乐。可惜。不过也是历史的真实。
    谈到《轻蔑》的电影配乐,笔者想说几句题外话,曾经看过一部记录世界名模卡尔拉•布鲁尼(Carla Bruni,即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女友、现任夫人)的传记片,她历经坎坷,终于成就了一番辉煌的时尚事业,感情几经周折,终有所寄托,成为时尚界的一段佳话。记录片的最后一段,在家乡的小山上,卡尔拉游走于翠柏环绕的山间小路,在风中悠然自得。此时音乐渐起,正是《轻蔑》的主题,音乐与画面幽然对位,在一组近特镜头里,卡尔拉在释然中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惬意,又黯然神伤。此时,不仅画面影调宛若《轻蔑》,其意境更与戈达尔的影片遥相呼应,自然形成一种奇妙的互文效果。
    德国著名电影导演弗里茨•朗在影片中从始至终都扮演了一位具有十足绅士风范的欧洲导演,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和智者。他心明眼亮,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了然于胸,泰然处之。他拥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而且在布罗克修代表的商业电影面前能坚决捍卫自己的传统,与保罗相对软弱的姿态构成鲜明对比。戈达尔借此表达出对弗里茨•朗这一辈导演的敬意,不只于朗出场扮演导演,还表现在影像风格方面,比如卡普里别墅房顶的对称构图,明显受到朗的影片影响。朗与戈达尔的对话,其实是戈达尔的设问句,浮现出他所关心的话题。比起戈达尔的其他影片,《轻蔑》显得很常规,仅管如此,影片从始至终都充满了他对电影商业化、消费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愤怒和抗争,表达出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考。《轻蔑》在商业电影的包装下,蕴含着艺术电影的特质,无处不让人感觉到一种戈达尔式的注视,机敏的思考、犀利的表达和宽广的胸怀,虽时有挫折,但有说有笑。

  1)《轻蔑》,让-吕克戈达尔著,单万里译,《世界电影》,1996年第6期,中国电影出版社
  2)“形象化的电影——评戈达尔的影片《轻蔑》”,(法)尼布莱内著,单万里译,《世界电影》,1996年第6期,中国电影出版社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9 12:34 , Processed in 2.020021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